显微镜下的大明(出书版)架空、权谋、散文-全文TXT下载-全集最新列表

时间:2023-08-20 18:16 /免费小说 / 编辑:三姐
新书推荐,《显微镜下的大明(出书版)》是马伯庸最新写的一本架空、争霸流、历史类小说,本小说的主角巡按,帅嘉谟,罗显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那桩案子虽然审结,候续余波却涟漪不断。要了结眼下的四桩案子,非得把那一件...

显微镜下的大明(出书版)

推荐指数:10分

作品字数:约22.9万字

作品篇幅:中长篇

《显微镜下的大明(出书版)》在线阅读

《显微镜下的大明(出书版)》试读

那桩案子虽然审结,续余波却涟漪不断。要了结眼下的四桩案子,非得把那一件清楚不可。

可是,徽州府并没有关于此案的资料。

当时罗氏祖坟案一审是在歙县,二审涉官,由巡按刘乾亨安排,转去宁国府异地审问。结案的执行,也是由宁国府太平县负责。此案所有的相关档案,都存在那边,徽州府没有经手,自然也没记录。

李邦想要了解罗氏祖坟案的情况,还得去宁国府找。于是他派遣一个作潘元的手,跑去宁国府调阅档案。

法椿觑到这个机会,又出手了,还是盘外着数。

他找到潘元,了一笔钱。潘元心领神会,假装生病在家,把徽州府申请调阅卷宗的文书和自家份凭证,给了杨院一个能儒的和尚。这个能儒和尚没有剃度,拿着潘元的凭证,大摇大摆去了宁国府。

那时候份证没照片,宁国府哪里知潘元被人冒名替,一看文书勘验无误,把档案找出来,给了能儒。

能儒拿到档案之,直接把它给了佛熙。佛熙偷偷打开,发现里面分成两卷。一卷是歙县知县高琦判案的文件,对杨院有利;一卷是宁国府推官郭凤仪判案的文件,对罗显有利。当年宁国府二审之时,曾把歙县一审卷宗调过来对照,因此并在了一处。

佛熙把宁国府卷宗偷偷抽出来,只留下歙县卷宗在里面,仍由能儒到徽州府,指望能借此瞒天过海。

可惜李邦并不糊。他看了看卷宗,发现只有歙县高琦的手笔,多留了个心眼,召来罗显询问。罗显一听就急了,怀疑卷宗被人偷换,他大大嚷,要彻查。

可这怎么彻查?潘元或能儒若一扣瑶定中途丢失,谁也没辙。明代这种手段很流行,本来案情清楚,结果被人故意湮灭档案,最终不了了之。法椿司法工作的,见过太多了,所以才敢放胆如此施为。

可法椿没料到,罗显这一嚷嚷,自己的同伙佛熙倒先心虚了。毕竟这是窃取官府文书,算是重罪。佛熙把宁国府卷宗藏在上,偷偷躲在徽州府公堂附近,俟退堂混之时,过去把卷宗扔到桌案上,掉头就走。

有一个程宽的推厅小吏,他收拾公堂时看到有本卷宗扔在桌上,打开一看有宁国府字样,遂到清军厅。

清军厅是徽州府同知的办公室,李邦一看卷宗莫名其妙地被回来了,又把罗显唤来。罗显仔检查了一下,发现还缺少一份重要文件——甘结。

面说了,甘结是结案双方签署的文件,表示从判决。这份文件若是丢了,法椿很有可能不承认判决结果,又把案子拿出来重审。

李邦没有寻找遗失文书的义务,他只能依照现存文件做判断。罗显没办法,只能自更生。

这件事倒是不难查,罗显略做询问,很筷辫发现是手潘元找人替的缘故。他再一次跑到巡按察院,要告潘元和能儒偷换文书湮灭证据的罪过。

巡按照例转发徽州府,李邦一看,好嘛,现在成了五桩案子了。

不,不止五桩。

嘉靖十年六月二十九,在宁国府卷宗遗失案发生的同时,杨院又出事了。

院有个小和尚仁膏,气不过罗氏作为,提了两桶大粪泼到罗氏祖坟和祠堂,搞得污不堪。恰好这一幕被罗显的族罗时看到了,跟仁膏两个人厮打起来,闹到歙县公堂。知县责令一个姚升保的歇家——一种做婚姻诉讼生意等中介的职业,类似于牙人——去调解。不料姚升保一眼没看住,让仁膏跑掉了。

罗时把这事告诉罗显,罗显大怒。祖坟被泼物,这谁能忍?他大张旗鼓去到巡都院那里,又一次提告。佛熙听说这件事之,跟法椿一商量,不能示弱,遂造了一个仁膏被罗时寻仇打的假案,去了巡按察院提告。

等到巡、巡按分别把状书转至徽州府时,同知李邦手里刚好凑够七桩案子,可以召唤神龙了……

李邦没有召唤神龙的能耐,只好召唤休宁县知县高简、黟县知县赖暹两个人,让他们议并案审理。

上级移下级司法机构审案,是明代一种常见的做法。其是这一大堆七八糟的案子里牵连着歙县知县,为了确保顺畅,最好是让邻县来审。

这案子本,真没什么好审的。两位知县调取了过往卷宗,又到杨院现场勘查一番,很得出结论:祖坟归属无误,维持原判。至于那几桩殴毙人命的官司,能霓、佛圆、郑来保、汪仁坚、吴塔监五人算是病故,仁膏本没被人打,而是逃亡在外,并无谋杀情节。

从这份判决中可以看出来,两县得了徽州府的暗示,要刀斩卵嘛结案,不要枝末节。所以判决大原则上对罗家有利,但像郑来保、汪仁坚、吴塔监三人的因——其是郑来保的——居然报成了病故,显然是不愿究。

来说,这次判决维护了好人利益,但也没让人受罚。

法椿的搅之计,终究还是发挥了作用。

悉官场心,知官员最怕的就是混。一旦发现混开始趋向失控,官员们会下意识地去弥缝、抹平,把事情尽了结,哪怕中间有些许不公正也无所谓。秉持着这个认知,法椿是把一场败仗,搅成了一场仗。

当然,官府对罗氏一族,也不是没有愧疚之心。两个知县特意委托当地德高望重的乡绅,将杨院内的坟祠范围重新测量了一下:“东入二丈五尺;西入二丈二尺;南北横阔六丈五尺,坟右空地一丈六尺,坟以沟,坟以街沿各为界,听从罗秋隐子孙永远摽祀,不许浸损。”

这算是把罗氏坟祠的归属彻底坐实,与杨院划出了明确界限,办成一桩铁案。

两县的判决还没完。

罗显和法椿,都判了个“奏事不实”,李廷纲等九个排年收取贿赂,以上十一人各杖八十,徒二年;行贿、窃换文书的佛熙杖六十,徒一年,强制还俗(上一次未得执行);其他诸如罗兴、罗时、义珍、能儒等次一级的参与者,也俱各受罚。

你们这么折腾官府,多少也得付出点代价吧?

当然,这个判决,还是留有余地的。罗显和法椿年纪都不小了,真挨上一顿板子只怕会当场掉,两县准许他们用缴纳米粮的方式来赎刑。九个排年里的胡通、吴永升家里阔绰,也采用同样的方式抵扣刑罚。义珍和尚没钱,就用劳的方式来抵扣——作“折纳工价”。

接下来,徽州府给两院各自行了一文,在他们那儿把案子销掉,先得到巡按御史刘乾亨、巡都御史陈轼的批准(毛斯义已调任),同意李同知的判决。这件事从程序上算彻底完结。

可这时有一个人,仍旧不甘心。

还是法椿。

他居然还没放弃。

法椿注意到一个事实。那九个受罚的排年里,李廷纲最先自首,得到了免罚的待遇;胡通、吴永升纳了米,也抵扣了刑期。但其他六个人,只能乖乖挨打。

这里头,仍有可乘之机。

法椿找到那六个倒霉蛋,又撒出银钱去,联络了其他里的十四个排年,凑足了二十人联名表,去告罗显。

告罗显什么呢?

告他为了隐瞒实情,贿赂了那九个排年,给了每人50两银子,一共450两。

这个数目,对普通百姓来说可以说是天价了。那么有证据吗?

当初李廷纲自首的时候,掏出了佛熙给的3两银子作为证据,我们也有。然汪宁等六人分别掏出了50两花花的纹银,上缴官府。

不用问,他们拿出来的这300两是法椿给的。

法椿也真是大手笔,一抬手就扔300两银子打漂,再加上额外他们六人的酬劳以及收买其他排年的,成本不低。

(33 / 70)
显微镜下的大明(出书版)

显微镜下的大明(出书版)

作者:马伯庸 类型:免费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